【科研】岁暮天寒难挡科研热情,热火朝天助力学院发展

发布者:吕丹发布时间:2024-02-04浏览次数:10


寒假是师生每年进行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黄金时期,可更为深入地聚焦到实验推进,论文撰写、项目申请、合作交流等方面,医疗器械学院老师充分利用寒假时间,紧张、有序开展各项科研工作技术攻关。

周传清教授带领的医用光学与眼健康技术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加快科研进度,指导研究生在扫描式眼波前像差检测技术的图像处理和系统测试方面进行研究,指导研究生进行阶段性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论文写作。曾茜老师对光学散射和多普勒血流OCT的关系机制进行理论建模和实验数据分析。尚昆老师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检测眼底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的研究。

刘巧红教授所带领的智能医学影像与计算医疗实验室却另有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团队的师生坚守科研岗位,紧张有序的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在刘巧红老师的指导下每周按照计划推进科研任务,查找资料、编码实验、撰写论文、组会交流,团队始终保持着保持着“赶路”姿态,围绕着智能医学影像方面的相关课题深入研究。在过去的一年中,针对四个研究方向,一共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 儿童超声智能诊断方向:与上海交大儿童医学中心张玉奇教授团队合作,研究生韩啸翔为第一作者在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 ControlIF>5,二区)发表论文《EDMAE: An Efficient Decoupled Masked Autoencoder for Standard View Identification in Pediatric Echocardiography

  • 结肠息肉病灶分割方向:与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研究生林元杰为第一作者在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 ControlIF>5,二区)发表论文《CSwinDoubleU-Net: A double U-shaped network combined with convolution and Swin Transformer for colorectal polyp segmentation

  • 磁共振快速成像方向:研究生张维坤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上发表论文《基于双域的密集连接残差卷积网络的磁共振重建》

  • 心脏磁共振分割方向:研究生陈柯炎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上发表论文《结合频域先验和特征增强的心脏图像分割方法》

另外,还有一些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Ac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ologyPeerJ Computer 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

刘巧红老师认为利用假期,正好可以厘清科研思路,静心思考攻克难题。团队在刘巧红老师的带领下踏踏实实忙起来,将“科研无假期”进行到底,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助力启航。

林祥德老师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聚焦智能医学传感和柔性电子器件研究领域,重点对前期工作进行系统总结,致力于夯实研究基础,进一步凝练工程问题和科学规律。自2024年以来,林祥德老师在智能感知、自供电柔性传感、神经形态器件等方向研究上逐渐开花结果,其中,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IF 14.7)期刊发表成果,对压电神经形态器件(传统概念压电器件、应变门控压电晶体管和压电纳米发电机门控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评述,对医学传感、信息存储、逻辑计算、人工突触、穿戴器械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另外,以通讯作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 9.5)期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通过机械简易刷涂技术实现了高耐用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可控制备,并在恶劣环境下的运动传感和溺水预警系统上成功应用。并基于此,与团队负责人杨晖教授(通讯作者)合作,以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IF 6.8)期刊发表了关于柔性应变传感器和光电检测的研究综述,以进一步拓展其智能医疗和主动健康应用场景。此外,还以共同第一作者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9)和Nano EnergyIF 17.6)期刊发表了关于基于压电/摩擦电的高性能自供电传感器件的研究工作。希望能与校内外老师继续加强合作,在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上贡献绵薄之力。

涂华婷老师寒假坚持与学生一起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围绕柔性心电电路开发工作攻坚克难。一方面探索非均质基底表面柔性电路可控成形技术,另一方面制备柔性穿戴电子器件用于心电、脉搏、呼吸等电生理信号监测,该工作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机器智能感知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涂老师的指导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陈子昊、张雨春两位同学已经熟练掌握样品制备、电化学性能表征、心电信号测试相关知识和方法,独立开展系列试验,其专业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寒假期间,师生一起扎根实验室,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中时间高效解决了柔性电路与钢性硅电子元器件之间的机械兼容性问题。

科研不放假,攻关不放松!医疗器械学院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满腔热情,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为学校发展关键时期发展迈向新台阶而卓厉奋发、砥砺前行!(医疗器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