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校是科学和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文化自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校的专业建设,也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2月底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建设“新工科”的指导思想。作为医工结合的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我们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我们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为契机,立足现有的办学条件,建立我们“新工科”的文化自信。
从学校人才培养环节讲,就是如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系统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信息支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思政育人、专业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信息支部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发挥了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的作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科前沿,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合于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由孙丽萍院长带领的信息支部教师团队指导的学生创新团队多次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上荣获冠军,各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取奖项。孙丽萍老师和李建华老师入选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的殊荣。


信息支部在推进“新工科”建设时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新工科”育人文化。信息支部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融入思政育人,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工程人才的首要素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引文化的创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信息支部的孙丽萍、李萍和李建华老师成为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积极申报了2018年度课程思政项目,开拓了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支部其他老师也在他们的带领下,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信息支部围绕新申请的本科专业“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多次召开研讨会,从社会调研、人才需求、课程设置、团队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认真研讨,支部每位老师发挥各自的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新报本科作为新兴工科,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大家齐心协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办好新专业。

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信息支部将主动作为,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办好新工科专业,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为建设新工科强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