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者:医疗器械学院发布时间:2017-07-18浏览次数:793

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穿戴式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在最近几年里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它可以通过提取体征参数和智能化检测人体行为,能够增强患有疾病、身体残疾或认知存在障碍的使用者的身体功能,降低他们发生危险的概率和突发疾病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我校于2017年成立“上海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紧密结合穿戴式医疗器械发展的要求,开展机器感知、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科学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理信号智能处理、穿戴式医疗器械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探索人体信息的感知机理以及感知与智能的关系;研究机器感知与智能的实现方法,扩展人的感知能力;开发应用于临床机能障碍和病变自动检测的穿戴式系统。具体聚焦实用型人体信息智能辨识及调控技术,致力于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穿戴式医疗器械的研发。


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主要任务是以区域创新服务和产品开发为重点,瞄准医疗器械企业规模生产的实际需要,将具有市场价值的可穿戴人体信息辨识及调控技术成果进行后续的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研究;加速与老龄化社会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学科交叉,培养临床科技创新人才及管理人才;为普及型先进实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心”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紧密结合穿戴式医疗器械发展的要求,开展机器感知、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科学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理信号智能处理、穿戴式医疗器械应用,聚焦混合脑机接口、生命体征感知、机能障碍评估、睡眠状态分析等研究内容。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 探索人体信息的感知机理以及感知与智能的关系;

  2. 研究机器感知与智能的实现方法,扩展人的感知能力

  3. 开发应用于临床机能障碍和病变自动检测穿戴式系统。

最终形成一批中高端产品的知识产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将“中心”发展成为健康工程产品的孵化和技术集成中心,成为从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通道。

 “中心”建设目标是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穿戴式人体信息智能辨识及调控设备,提高上海及我国此类器械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实现穿戴式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临床医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和健康医学产业的迅速发展,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疾病诊治、长期照护、健康指导等问题。由此推动工程研究中心向更广范围的医疗器械领域发展,使“中心”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疗器械技术的孵化基地,最终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研究中心。



2